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于上7月29日發布的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稱,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上半年火電生產虧損153.8億元,同比增虧95.2億元。雖然4月份部分省份上網電價略有上調,仍未扭轉電力企業的經營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5月份,火電生產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億元,同比下降52.4%;同時,貸款利率持續上升進一步增加了火電企業利息支出;分地區看,中部、東北地區各省火電企業繼續全面虧損。
中電聯5月發布數據顯示,五大發電集團1~4月份火電生產虧損105.7億元。也就是說,4月份上網電價上調后,五大集團近兩月的火電生產仍然虧損近50億元。
中電聯報告指出,與各主要上下游行業相比,電力行業是其中效益水平最低、經營壓力最大的行業。電力行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不足煤炭開采洗選業、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利潤的1/3;行業銷售利潤率為3.2%,僅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的一半左右。
造成火電企業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煤炭價格過高,而電價又不能完全消化燃料成本的上升。對于許多火電企業來說,燃料的成本從占運行成本的近70%以上。很多電廠開機運行就意味著虧損,發電越多,虧損越多。盡管煤電矛盾由來已久,但其改革工作仍未獲得突破,市場煤和計劃電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中電聯的報告表示,近年來,“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性矛盾非常突出,自2003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具有代表性的秦皇島山西優混5500大卡煤炭價格累計上漲幅度超過200%,而銷售電價漲幅還不到40%。 2011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對部分省份上網電價進行了調整,但此次上網電價仍未調整到位,依然偏低,僅能減少部分省份的虧損額,而且電價調整的同時,市場煤價也跟隨明顯上漲,電力企業已難以承受煤價頻繁上漲和電價調整滯后造成的剛性成本增加,火電行業嚴重虧損。
中電聯指出,目前,煤電聯動機制是國家采取市場手段理順煤電矛盾的重要措施,是在電價體制改革尚未到位、競爭性電力市場尚未建立的條件下,仍是解決煤電矛盾的有效措施。因此,建議及時落實機制,聯動到位,同時要繼續完善這個機制,一是觸發啟動點要更加清晰明確;二是經過多輪煤電聯動,發電企業自行消化的部分,已經沒有再消化能力了,建議取消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