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石油裝備采購國際峰會暨展覽會成功舉辦
2013年5月21-22日,由東方尚能咨詢機構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石油裝備采購國際峰會暨展覽會(CSSOPE 2013)在北京中奧馬可孛羅大酒店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共迎來全球業界近200名嘉賓,會上供采雙方就“中國制造的挑戰和機遇”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會議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油氣產業投資的持續增加,帶動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市場和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中國石油石化裝備產業受益其價格優勢及不斷改進的品質,正迅速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的關注和青睞。在中國采購諸如管件、傳動設備、熱交換器等裝備,比從西方國家采購平均節省30%的成本。與此同時,國內企業走出去戰略,尤其是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業務發展的提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石油裝備走向國際市場。跡象顯示國際石油裝備采購重心正在向中國市場轉移,此將為中國設備生產企業帶來很多挑戰和機遇。
挑戰
油氣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設備采購和供應商管理的好與不好,直接影響企業成本,潛在風險及企業競爭力。百分之一的缺陷可能會造成故障,可能會最終導致生產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是油公司無法承受的代價,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聲譽上都無法承受。油公司需要無缺陷產品,對于產品質量缺陷零容忍。尤其是油氣勘探開發環境越來越惡劣,對于技術和設備質量要求日益提高。
中國雖然是油氣設備生產大國,但高端技術裝備始終落后于世界知名廠家,還沒有全面獲得國際油氣工業的認可。目前出口產品多限于中低端設備:比如法蘭,管線,手動閥門等;而高端設備,比如,旋轉設備,控制閥等還不具有出口能力。中國如何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上滿足日益挑剔的國際市場,是目前國內油氣設備企業最大的挑戰之一。
其次,全球經濟不穩,部分區域和國家政局動蕩,歐美成熟市場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抬頭,專利保護、人文環境等都是中國企業需要面對和克服的重大挑戰。
機遇
據美國Barclays對世界300個油氣公司的調查表明, 2013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將達6440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7%。高額的投入,為油氣設備行業帶來巨大市場。對于眾多中國設備生產商將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在鞏固鋼材、閥門、管件等具有明顯競爭力的產品的同時,要緊緊抓住這輪油氣投資高潮機會,增加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品牌形象,向高精端和高附加值產品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統計分析,截止到2011年12月,我國石油石化裝備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487 家(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已由2010 年以前的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 時下政府“十二五”規劃對于高端制造業提出了更明確的發展方向,出臺并推進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快高端制造業的產業進程。雙重利好下,處于平穩發展的石油裝備制造行業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關于大會
第三屆中國石油裝備采購國際峰會暨展覽會(CSSOPE 2013)受益于市場及企業需求的直接推動,是國內油氣行業目前唯一的定制化貿易與交流平臺。有別于行業內的其他大型展會,CSSOPE致力于構建“信息平臺、溝通平臺與合作平臺”,直面供采雙方的實際需求,搭建商貿合作機會,分享物采與物供管理專業知識和成功經驗,為雙方節省時間、人力等各項成本。 大會是油氣及石化裝備的重要采購渠道,也是全球油氣領域供采人員每年一度的聚會場所,參會人員主要來自政府主管部門、油氣企業、工程公司、設計院、海工船廠、裝備制造商、技術服務提供商、貿易公司、物流企業、第三方機構的行業專家與管理人士。更多信息,請瀏覽www.petroequipsourcing.com。
亮點一:行業首發演講
福陸中國戰略采購和采購部迄今為止總采購金額突破50億美金,當中27億美金采自中國供應商。團隊為福陸全球項目提供標前及標后服務,為非項目客戶提供中國供應價格及交期差異最優化。福陸公司副總裁Ken Choudhary博士提出工廠直購,他們在供應商評估關鍵因素里面要確認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符合他們最佳供應商的要求。也講到在過去10年當中,中國供應商已經從非常低的質量水平到非常高的質量水平,這是在歐美都得以承認。
英國派特法石油工程公司背景代表處首席代表姜先生出席本次會議就加大中國采購-EPC承包商勢在必行在會上與嘉賓交流,并對中國供應商多年采購提到他的一些經驗,歸納為中國供應商的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交貨周期也是要比海外供應商短。而且是70×24小時,可以不間斷工作。但是,也提出一些他所擔心和關心問題,比如說供應商一般在文件文檔不夠專業,缺乏生產計劃,缺乏質量檢驗,偷工減料,還有在誠信項目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
亮點二:國際采購 -- 挪威、俄羅斯、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
挪威駐華大使館能源參贊孟培爾先生出席會議并談及在海上石油天然氣領域,挪威中兩國有著重要的相互依賴關系,挪威公司成為購買中國制造的鉆機、船舶和其他設備的主要買家。去年挪威大陸架新發現不少油氣田,這些新領域開發將吸引更多的投資,中國供應商將會因此受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已經在北京成立采辦,其他挪威公司也將加大在中國的采購力度。
俄羅斯聯邦駐華商務代表處高級專員首席專家米杰葉夫·阿列科謝先生說5到10年之前俄羅斯還是認為中國產品是最低質量的,但是現在中國生產的石油天然氣設備已經得到了俄羅斯公司越來越多的訂單。在今年3月份習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簽署了兩個協議,第一個是在未來5年內把通過管道向中國出口的石油擴大到3千萬噸。還有一個是在天津建設俄中石油和加工企業協議。俄羅斯希望與中國在石油天然氣上游領域合作,在俄羅斯境內勘探和開采石油天然氣。
厄瓜多爾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Hector Villagran先生介紹了南美石油天然氣發展現狀及石油裝備采購需求,并提到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已經在厄瓜多爾建立了合資企業。希望有更多來自于中國的公司,能夠加入到新區塊開發當中。
委內瑞拉Vepica公司中國區采購經理李超先生主要談及了在中國采購的一些產品清單。Vepica是成立于1978年,主要專注于石油天然氣化工新能源和工程建設領域,是委內瑞拉石油最大承包商。Vepica聚焦與中國供應商共同發展,做一些國內的采購。這個采購類別包括機械、壓力容器,泵,空氣壓縮機,容器設備,儀表和控制設備,散裝材料,電器設備等等。并強調今年7月份所需要采購的產品包括平臺的鋼板型材,槽鋼,鋼管,套件,消防設備,安全設備,救生設備等等。另一方面,Vepica中國也是在尋找中國大陸地區合作伙伴,包括一些融資項目。
另外,沃利帕森采購副總裁廖沈力先生也出席作為演講嘉賓和第二天主席身份在會中分享了很多經驗,講的是中國企業如何走向海外,中國供應商如何成功進入國際采購系統。他強調采購不是單獨,采購跟工程設計相關聯。做這種不斷走向海外各方面項目當中,把采購慢慢引入海外。另外,國外更多是看結果,注重工程設計,很注重管理和控制,軟性的文化,咱們國家更注重資質,更注重施工。要真正走向海外,首先得從BD角度怎么去開發海外市場。
凱洛格布郎路特技術(北京)有限公司(KBR)業務發展經理跟嘉賓分享了KBR在華采購戰略和流程,透露將在國內尋求1-4家供貨商,在相互磨合中共同發展,注重設計能力,致力于將中國廠家推向國際市場。
亮點三:閥門流體采購
閥門在石油石化上使用廣泛,也是國際買家采購量最大的產品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閥門生產國,擁有超過六千家閥門制造商。如何找到合格而合適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采購是關鍵。終端用戶和承包商們需要知道閥門的生產商是誰、質量如何、產地在哪里。如果擁有一份合格制造商名單,終端用戶和承包商就可以明確他們的閥門制造商是誰,隨時掌握業界不斷出現的新動向,并將它用于質量擔保管理。
CSSOPE 2013開設“閥門供應與采購分論壇”,探討供與采的解決之道,分享項目經驗及案例分析,為行業企業搭建一對一的商貿交流平臺。論壇將聚集國內最優秀的閥門生產商、設計方和采購商面對面交流,是閥門制造商結識潛在買家、了解采購商采購流程和要求的最便捷平臺。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閥門分會秘書長宋銀立先生在會中提到我們國家應該是一個閥門制造大國,任何一個國家沒有像我們國家閥門制造企業這么多。50%的閥門零部件從中國采購,實際上很多成品也都是中國采購,因為是貼牌。從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布,江蘇省排在第一位,而其中,紐威、江蘇神通相對來說產品技術含量高一點。作為大會贊助商之一的五洲閥門則是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都是非常優秀的閥門制造企業。宋秘書長強調中國閥門發展速度最快,沒有哪個國家說10年從200億銷售收入到了2千億,這是不可思議的速度;中國閥門價格最低;國內維修服務最好;高端閥門進口量中國最大等等。并表示新一輪閥門行業洗牌是必然趨勢,從業人員逐漸減少,產值在增長。
就如何實現讓國內閥門品牌獲得國際用戶承認,來自蘇州紐威閥門公司演講嘉賓認為核心關鍵有9點。第一點企業最高管理層是否具備國際化這種愿望以及工作經驗。第二個是企業文化。第三個是企業組織結構是否與國際通行方法接軌。第四個是對自由品牌的建立、愛護與培育。第五個是營銷渠道的國際化。第六個是公司員工國際化。第七個是產品設計與國際接軌。第八個是生產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最后一個就是國際售后服務和海外危機處理能力。有時候辛辛苦苦把產品賣到國外去了,使用中產品出了一點小問題,或者有誤會,沒有澄清,有的時候很多是誤會。比如說這個閥門到國外露了,露了因為錯誤操作造成。這個時候如果是國外閥門公司,比如卡麥龍公司,可以快速做解釋,可以快速澄清誤會,就沒事了。但是國內閥門廠有時候一定語言問題,地理距離問題,可能就會讓這個小誤會變成很大的問題,最后導致不能供應。
卡麥龍北京中國區業務拓展經理在會中首先提出閥門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性??偨Y閥門行業未來,國外用戶越來越多地考慮中國制造,國內用戶的供應鏈越來越國際化。也有很多項目跟國際石油公司合資,因此在項目管理當中也是有非常國際化的要求。另外,海外競爭對手相繼在中國設立工廠,導致中國本土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為了企業自身長期發展,實現企業的國際化,是維持作為閥門制造商來講長久發展一條必由之路。
亮點四:采購高端講座之一 - 中國壓力容器如何滿足歐洲市場要求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壓力容器備受國際市場矚目,歐洲直接向中國采購壓力容器是大勢所趨。如何幫助采購方、工程公司及用戶實現在中國采購的優惠便利,并避免可能產生的質量風險正是第三方認證檢驗機構的職責所在。TüV南德意志集團化工服務既是歐盟授權的PED認證機構,也是德國壓力容器定期檢驗機構。作為一家擁有超過140年歷史的權威認證檢測機構,TüV南德意志集團的化工服務涵蓋了生產裝置及公用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適用性以及對環境影響的各個方面。
TUV南德意志集團化工服務公司油氣部經理劉凱先生講到跨國化工公司認為只有包含了來自與中國制造廠的這些壓力容器的報價,項目詢價才夠完整。這第一是因為來自中國一定規模的設備,加上造價、運輸、設備成本、認證等,比歐洲設備要便宜。第二,中國也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確保設備穩定性和可靠性。第三,中國制造商很多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時,這意味著很多情況下能夠保證一個很快交貨時間。而中國目前的現狀,劉先生也概括如下,國內制造廠目前壓力容器標準GB150和GB151相關標準都是以中文形式發布,這對于國外企業來講是一個挑戰;另外中國制作商并不是全部都了解發達工業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的壓力容器標準。對于歐盟協調標準,比如說EN13445,這個標準也不是被廣大中國制造廠所熟悉。但這種情況將有所改善,BASF TDI就已經選擇了中國廠家。劉先生希望中國供應商,設備制造企業能夠不斷更新信息,包括人員變更都對質量管理有一些有效幫助。
亮點五:采購高端講座之二 – 了解最新質量管理規范滿足行業要求
質量與安全日漸成為石油、石化及天然氣行業關注的焦點,選擇從更加注重質量管理的專業供應商那里購買石油裝備及服務成為全球行業用戶的共識。
作為全球石油石化行業最重要的行業標準與認證組織,API致力于服務全球石油石化行業并在行業發展的各個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向更多的業內人士介紹關于如何通過API質量規范加強行業供應鏈與裝備制作環節供應鏈的管理,通過API認證現狀了解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所面臨的調整,以及API針對石油行業服務提供商最新推出的Q2規范。API質量管理體系規范是由API質量委員會開發和維護,所有成員都是來自石油天然氣行業,規范都是面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現行有兩個API質量規范,一個是API Q1質量體系規范,這個是制造企業經常使用。API Q2從2011年12月發布,針對提供服務企業管理體系規范。目前在中國有API認證企業有1500家,正在申請企業有300家左右,1800家執行API產品設計生產規范。
亮點六:海工裝備采購
中國3000億投資將催熱海工設備,海洋工程產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大,商機多。海工是高精端行業,對于設備技術和安全要求特別高。如何找到合格的設備及成熟的技術,如何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采購成為關鍵。CSSOPE 2013特設的“海工裝備采購分論壇”,是探討供與采的解決之道,分享項目經驗及案例分析,為海工行業企業搭建一對一的商貿交流平臺。
德希尼布全球采購部經理Philippe Deschamps 主要負責亞太地區(韓國、印度、中國),講到要在中國尋找一些采購產品,像壓力容器,熱換器,管材,工業用閥,旋轉器,處理設備,鋼結構等等。而對于供應商方面,Philippe表明德希尼布不會尋找一次性供應商,想尋找是有誠信可靠的或者是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當中的供應商,就如何才能夠成為公司的核準一個供應商,第一次合作中項目或者全球資格認證可能更重要,主要看績效,而之后更重要的是現場執行績效反饋。另外他重點強調要在道德基礎之上,要采納道德章程,遵守道德一些要求,并且要精細化管理,做正確的事情。最后philippe先生也提到中國供應商越來越得到最終用戶承認,已經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大家拒絕跟中國供應商合作,質量比較差,現在情況已經變了。作為專場大會主席,來自挪威國家石油商會的中國區顧問郭建先生也總結了德希尼布需要采購產品包括:第一個壓力容器和熱交換器,第二個管線和控制管線和閥門,第三個就是電器設備,第四個就是旋轉設備。還有一個就是撬裝設備,就是鋼結構等設備,并建議相關生產廠家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嘗試與德希尼布建立聯系!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設計研究院院長王文濤先生表示說目前向世界海工市場提供的越來越多的海工裝備,基本上是屬于技術含量較低,市場價值不是很高的產品,缺乏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國內海工裝備制造商如何發展,特別是未來走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海工部長張國強先生就中國海工企業如何提升管理來滿足國際海洋石油公司的采購標準要求的話題出席本次會議。
中船重工集團經濟研究中心高級業務主管、海洋工程市場首席分析師趙澤華先生就海工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談及了機遇、競爭和產業發展思考三方面內容。從機遇角度來講,首先最大機遇就是旺盛市場需求,因為油價,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呈現高度繁榮。第二、中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目標所引起的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增加。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則體現在裝備制造業競爭格局,韓國和新加坡穩居首位。中國建造以中小船和相對比較低的船為主,卻很少具有高端船型方面的制造能力。包括水下生產系統領域也是中國相對來講還是發展比較滯后一個領域。挑戰方面一個是中國產業發展確實面臨一些比較明顯短版,這些短版制約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再一個需要警惕現在隨著大量企業進入這個行業,中國面臨一個產能過剩風險。這個風險已經有所浮現。趙先生認為競爭相對來講越多元,空間就越大一些。海洋油氣開發正在由潛水開發為主,向潛水和深水并重方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區別于一般學術會議,論壇以搭建商務交流平臺為準則,不僅是通過演講分享權威觀點和精彩議題,本次論壇還引入了小組討論、問答互動以及精品展覽等環節,同期發布國內首個《中國油氣裝備采購指南》。在論壇的小組討論中,議題為“中國供應商對話全球采購商”展開。確實,中國供應商需要了解全球采購商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制造出符合其要求的設備,采購商只有不斷完善供應鏈和供應商管理,才能在采購中實現降本升效。大會同期配備的以供展覽展示展臺,吸引優秀設備供應企業的參與。與其他展覽會相比,此展位更具獨特性、專一性。
東方尚能咨詢機構,作為能源領域會展組織的引領者,意在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石油裝備領域供采雙方的交流平臺,力求為本土石油石化設備提供商進軍全球采購貢獻綿薄之力。本屆論壇獲得派特法、上海眾山特殊鋼有限公司、陜西威能檢驗咨詢有限公司、浙江格洛斯無縫鋼管有限公司、五洲閥門有限公司、株洲西迪硬質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威馬泵業有限公司、浙江泰朗鋼管有限公司、盤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上海開維喜的鼎力贊助。
據悉,CSSOPE一年一屆,明年同期將再次在北京上演。
稿件由東方尚能咨詢機構提供
大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