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網】到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8億噸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億噸左右;煤礦數量控制在6000個左右,120萬噸及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80%以上;煤炭企業數量3000家以內,5000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占60%以上;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5%,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65%;原煤入選率75%以上……
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的一組組數據,為2020年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藍圖,一個集約、高效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呼之欲出,一種安全、綠色的煤炭開發與利用方式正逐漸完善。
回歸當下,綜合國家統計局、國土資源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煤炭產量34.5億噸,煤礦數量約9000個,120萬噸及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75%,煤炭企業數量不到4000家,原煤入選率68.9%……
從9000個煤礦到6000個煤礦,從4000家煤企到3000家煤企,原煤入選率從68.9%提高到75%以上……實現“十三五”煤炭工業發展藍圖,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這條路有多長,該怎么走?路上的我們會有何種變化,該如何適應?
1. 淘汰8億噸落后產能是主線
“根據《規劃》,到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這39億噸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狀況計算得出的數字?!敝袊禾抗I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如果目前全國所有煤礦都生產,我國煤炭年產能為57億噸,而到2020年,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煤炭產量不到40億噸。
“煤炭行業要想健康發展,必須先淘汰落后產能。落后產能淘汰后,先進產能比重加大,煤炭產業布局相對優化。”該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這8億噸需要淘汰的落后產能,為各省上報、承認的總落后產能。“十三五”期間,各省需按照自己上報的落后產能,按要求逐步退出。
《規劃》明確劃定了煤炭落后產能的范圍與關閉標準:“與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域重疊、安全事故多發、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藝的煤礦……災害嚴重、安全無保障、煤質差、能耗不達標、非機械化開采的煤礦……長期虧損、資不抵債、長期停產停建、資源枯竭的煤礦……依賴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生存,難以恢復競爭力的煤礦企業……”
同時,煤炭企業的數量將相應減少。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19家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到2020年,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在數量上變化不會太大,但產量占比會增加。新增的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將大多由現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而成。
此外,《規劃》提出,到2020年,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億噸左右。
所謂“新增”,是讓部分尚未建成或已建成的先進煤礦恢復建設或投產。據介紹,由于手續不全等原因,2016年我國暫停了一些在建或已建項目,這些項目未來幾年內可陸續通過審批,釋放部分先進產能。
“但新開工的、新批的項目應該不會有了?!鄙鲜鲐撠熑苏f?!兑巹潯芬?,從2016年起,三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未經核準擅自開工的違規建設煤礦一律停建停產,承擔資源枯竭礦區生產接續、人員轉移安置等任務確需繼續建設的,必須關閉退出相應規模的煤礦進行減量置換。
2. 重點推進
“三機”自動化和掘進機械化
據了解,目前,我國國有企業采煤機械化程度達90%以上,掘進機械化程度達80%以上。鄉鎮煤礦的采煤機械化程度和掘進機械化程度因統計標準和口徑不同,上報數據有所差異。據國土資源部統計,目前全國小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為55%,掘進機械化程度則更低。
《規劃》確定,要開展綜采成套設備智能化、自動化示范項目,進一步推動發展?!兑巹潯分赋觯?020年,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5%,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65%。
“《規劃》明確了煤機產業的升級方向——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張勇說,“這對企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方向具有指導意義?!?/span>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末,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比2015年末下降15%。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要求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煤礦不實現機械化,達不到安全標準,就不允許生產,政策倒逼企業走機械化的道路?!睆堄抡f,“機械化水平越高,安全保障程度越高?!?/span>
這條路走起來并非一帆風順。機械化受地質條件限制,實踐起來也存在地域差異。
據介紹,晉、陜、內蒙古、寧地區,煤炭開采技術條件較好,技術裝備先進,采煤機械化程度較高;遼、吉、黑地區,由于開采深、儲量少,外加煤礦生產系統復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機械化的應用,采煤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云、貴、川、渝、湘、鄂、贛、閩地區,由于煤層存在賦存不穩定、呈雞窩狀、傾角大、煤礦規模小和技術裝備落后等問題,采煤機械化程度很低。
從技術層面而言,由于智能化的發展受高端技術攻關的限制,在“十三五”期間無法做到全面實現,因此“十三五”期間的重點任務在于全面推進自動化,實現采煤機、刮板輸送機、皮帶運輸機、液壓支架綜采“三機一架”自動化。
“目前,我國掘進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掘錨一體化成套裝備在技術方面和國外存在一些差距。”張勇說,“從技術層面而言,‘十三五’期間提高掘進機械化程度是發展重點?!?/span>
此外,針對小煤礦的技術改造一直是難點。“注重政策銜接和引導,調動小煤礦主動改造的積極性。”張勇認為,全面機械化的最終目標一定要實現,不能退縮,但從全國角度看,如何去實現,不同地區、不同煤礦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
總體來看,未來發展的途徑應是政策引導,示范先行,市場運作,企業積極,安全督導,政府支持。
3. 資源綜合利用需探索新方式
根據《規劃》,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75%以上;煤層氣(煤礦瓦斯)產量240億立方米,利用量160億立方米;煤矸石綜合利用率75%左右;礦井水利用率80%左右;土地復墾率60%左右。
談到原煤入選率,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認為,到2020年實現該指標的壓力不是很大,“原煤入選率決定性因素——原煤的總量在下降,洗選設備數量不變,因此入選比例會相對提高”。
世界主要產煤國家,上世紀的原煤入選率已達到70%以上,發達國家入選率達到85%至90%。相比之下,我國原煤入選率提速較慢?!斑^去由于我國原煤產量增長速度太快,選煤能力跟不上。近年來,由于消費終端出現了問題,導致優質產品需求不旺?!睆埥B強說。
據介紹,優質動力煤價格較原煤價格高,企業為了降低燃料成本,采購優質動力煤的意愿不強,加之電廠鍋爐等設備本身按照燒混煤設計,使得成本低的褐煤大量進口。
2015年1月起,我國開始實施《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要提高商品煤質量,促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加之近年來霧霾問題嚴重,我國加大了控制散煤燃燒的力度,對提升散煤質量提出要求。這些政策對推動優質煤的需求有一定作用。
在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方面,“現在主糧都吃不完,利用煤矸石反而會加重大氣污染?!睆埥B強說,“《規劃》要求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5%,難度較大,需要探索新的利用方式。”
據介紹,未來煤矸石綜合利用方式會越來越往低端走。“過去,好的煤矸石還會用來發電,將來這方面占比會越來越小。從發電角度而言,利用煤矸石的成本比燃煤的成本要高?!睆埥B強說,“下一步的方向可能是井下重填,但目前重填成本也比較高,更科學的處置方式還在探索中。”
在礦井水利用率方面,目前礦井水的去向主要有兩處:一為西部地區發展煤化工,二為煤礦建設的電廠所用。2016年,我國礦井水利用率為70.6%。
據介紹,由于水是公共資源,礦井水在用不掉的情況下只能往外排,煤炭企業不能進行商業化、產品化銷售?!皼]有用戶,處理得再好也變不成效益,因此企業處理礦井水的積極性不高,這存在政策障礙。”張紹強說。
《規劃》明確了“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的全國煤炭開發總體布局,這對提高礦井水利用率有一定作用?!爸饕a區往西部去,西部礦井涌水量相對于東部而言較少,總涌水量減少。”張紹強說,“因此‘十三五’期間,礦井水利用率將有所上升?!?/span>
4. 煤礦建設領域面臨嚴峻挑戰
淘汰落后產能、三年內不再新建煤礦的要求,對于煤礦建設領域提出挑戰。
“建設項目減少,礦建市場萎縮,目前40%的礦建項目基本上沒有了,煤礦建設面臨轉型。”中國煤炭建設協會秘書長徐亮說。
據了解,我國煤炭行業的建設技術國際領先,包括綜掘技術、快速施工技術、裝備等。
在建的京(北京)張(張家口)高鐵,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一個高鐵項目,最深距離地面不到100米,而井工礦建在地下一般要深入600米至700米,煤炭行業的建設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據徐亮預測,未來幾年的煤炭建設形勢不斷變化。在整個煤炭建設行業中,目前煤礦建設占比70%,其他非煤建設領域,包括礦山、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工業建筑、隧道、鐵路等占比30%。未來,兩部分占比將逐漸變化。預計到2020年,煤炭建設行業其他占比將達70%,而礦建占比則壓縮到30%。
“目前,幾家大的煤炭建設企業已顯現了這種趨勢,比如中煤第三建設集團、中鼎集團等。他們的礦建比率都在下降,基本已接近30%。”徐亮說。
雖然技術過硬,但煤炭建設行業的轉型之路并非暢通無阻。
據了解,由于存在行業壁壘,一些具備一級資質、二級資質的煤炭建設企業在其他行業領域招投標時并不受歡迎。鐵道建設在分包、招投標時更傾向于選擇中鐵建、中建集團等;電廠建設在分包、招投標時,更傾向于選擇中國電建、中國水電建設等。
“如果按照同樣的技術條件,我們是具備競爭力的,但其他行業依然不太會考慮煤炭建設企業?!毙炝琳f,“我們也在呼吁國家層面,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促進煤炭建設行業的轉型發展?!?/span>
5. 逐漸減少150萬人,結構也在變
目前,我國煤炭從業人員約為450萬人。據了解,如果8億落后產能全部淘汰,需減少150萬名煤炭從業人員。
“即使減少150萬人,我們的人員效率還是比較低?!敝袊禾抗I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美國生產10億噸煤,需煤炭從業人員10萬人。即使到2020年,我國生產39億噸煤,仍有300萬煤炭從業人員,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張宏認為,生產40億噸煤的理想從業人數為150萬人。這涉及一兩百萬人的出路問題,要逐步解決?!拔覀兠鎸Φ氖鞘澜绺偁?,要把人的問題解決好。太多人生產煤炭,效率上不去,這個產業就沒有前景?!睆埡暾f。
煤炭從業人員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煤炭行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正在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皺C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一旦實現,操作計算機就可以采煤,煤礦工人將成為白領。”張勇說。
《規劃》明確了健全煤礦關閉退出機制,強調要“完善煤礦關閉退出相關標準,指導煤礦有序退出”,“支持通過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就業創業、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煤礦職工”,“地方政府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做好失業保險、失業救助、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工作”。
在煤炭施工領域,建設項目減少,同樣面臨煤礦施工人員沒有活兒干的問題。徐亮說:“年輕員工就鼓勵他們往外走,讓他們通過培訓去做一些其他的施工項目;年紀大的員工接受新鮮事物的積極性不高,可采取提前退養的方式?!?/span>
如果《規劃》中提到的指標全部實現,到2020年,我國煤炭產業格局將是怎樣一番圖景?
在多名業內人士的描述下,記者大體勾勒出這樣的畫面:大型現代化的先進煤礦產量超過80%,基本都是先進產能,一些偏遠、缺煤地區還需要并存一些小型煤礦;企業數量減少、規模擴大,行業集中度提高。東部資源條件差的煤礦產量越來越小,煤礦集中在西部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煤炭生產集中在西部,但能源消耗在東部,需要往東部運輸。與此同時,目前以公路和鐵路為主運輸煤炭的方式,將變為特高壓線路的運輸方式,改輸煤為輸電。機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眾多設備代替煤礦工人奮斗在采煤一線,煤炭行業從業者更多成為煤機操作者、管理者。安全綠色、清潔高效,成為煤炭的代名詞。煤炭這個取之于自然的行當,依然在探索著如何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