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網】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中國煤炭報共同評出2017年度煤炭行業十大新聞。
1 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
事件:2017年煤炭去產能1.5億噸年度目標任務已經超額完成。我國兩年共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受益于煤炭去產能和調結構,煤炭供求關系明顯改善,經濟運行質量大幅提高。2017年以來,煤價穩定在合理區間,企業效益持續好轉。長協合同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得以健全完善,為保障全國煤炭穩定供應、促進行業平穩運行、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點評:實踐證明,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行業脫困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盡管2017年去產能成效顯著,但煤炭企業資金鏈緊張、債務負擔重、人員安置等挑戰依然嚴峻。2018年,去杠桿和處置“僵尸企業”將成為去產能的重中之重。
2 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合并重組
事件:2017年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11月28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擁有“四個世界之最”,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生產公司、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點評:2017年以來,煤企兼并重組漸入高潮,除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兩家企業重組外,2017年5月8日,保利集團將保利能源無償劃轉給中煤集團,是繼2016年*ST新集之后中煤集團第二次整合央企的煤炭資產。2017年9月9日,甘肅能源化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甘肅能源整合重組邁出關鍵一步。煤企重組推動企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將形成更加合理的行業發展格局。
3 煤炭去產能置換指標交易首次開展
事件:2017年6月17日,河北省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網絡競價會在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此次煤炭產能減量置換指標轉讓底價為130萬元/萬噸。河北省58家關閉退出煤炭企業的932萬噸產能置換指標最高競價達到了185.2萬元/萬噸,交易均價181.01萬元/萬噸。這是國內首次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煤炭去產能置換指標交易。
點評: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煤炭去產能置換指標交易,既能幫助落后產能獲得退出所需資金,也能優化煤炭供應結構,是去產能中引入市場化機制的有益探索。此舉在全國屬首創,具有標桿意義。下一步,煤炭去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范圍或更大,要繼續完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的定價機制,推動交易雙方持續共贏。
4 兩家煤炭企業簽下中美能源合作大單
事件:2017年11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宣布簽署框架協議,對后者頁巖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投資837億美元。同日,中國兗礦集團與美國空氣產品公司針對兗礦旗下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榆林煤間接液化一期后續項目,簽署了總價值35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大單。
點評:中美首腦會面期間經貿合作的金額達到2535億美元,創造了中美經貿合作的紀錄,其中能源合作項目占比達65%。通過進一步擴大與美國公司的良好合作,我國煤企借助其技術、可靠性以及專業化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生產更多高品質產品。合作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形成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5 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示范項目投產成功
事件:2017年1月,由大連化物所和延長石油集團共同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示范裝置產出合格產品。這是繼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術之后,我國煤化工領域取得的又一世界級成果。
點評:該項目的成功,為今后大規模工業化裝置建設、生產和運行提供了關鍵技術數據和寶貴經驗,標志著我國將率先擁有設計和建設百萬噸級大型煤基乙醇工廠的能力,使我國大范圍推廣乙醇汽油成為可能。
6 中科院突破低階煤分級轉化關鍵技術
事件: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兆瓦預熱燃燒中試裝置實現燒殘炭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00mg/Nm3,意味著該所研究的預熱燃燒技術已經實現半焦、殘炭的高效燃燒和氮氧化物的低排放,多年來制約我國低階煤分級轉化的關鍵技術瓶頸得到突破。
點評:低階煤是一種比較“年輕”的煤,由于其煤化程度低,加熱后可產生較多的油氣,因此是煤炭梯級利用中的重要利用對象。預熱燃燒技術突破了燃料高效燃燒與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相互制約關系,可用于低階煤分級轉化產生的超低揮發分燃料的燃燒利用,也可用于無煙煤等低揮發分煤的燃燒利用,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7 我國煤炭消費結束持續3年負增長
事件:2017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能源消費繼續保持回暖態勢,好于年初預期,前三季度煤炭消費由負轉正。在工業生產回暖、火電增發等因素帶動下,2017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費量約為28.1億噸。除建材行業外,電力、鋼鐵、化工行業用煤均為正增長,四大行業合計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的85%,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點評: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能源供給質量也有所改善。煤炭去產能工作順利推進,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果。行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但尚未脫困。多數企業仍處于微利狀態,行業虧損面仍有20.7%。煤炭企業要從長遠發展出發,堅定信心不動搖,健全完善“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著力穩定煤炭價格,維護行業平穩運行。
8 兗礦等煤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成果
事件:2017年6月29日,兗煤澳洲憑報價高達26.9億美元(超180億人民幣)優化競購方案并購力拓資產。本次收購是兗礦集團推進和落實國際化投資戰略的重要嘗試,是延續和強化海外業務的關鍵一環。2017年8月7日,兗礦集團厄瓜多爾分公司舉辦在厄礦權揭牌儀式。兗礦集團獲得厄瓜多爾一塊以銅金屬為主,220平方公里區域的100%礦權。
點評:不僅是兗礦集團,各煤炭集團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陜煤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近15.8億美元,已布局石油煉化、煤炭資源勘探、煤化工、煤電一體化等多個項目。盤江集團物流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承擔“一帶一路”中“長沙—布達佩斯”整個線路的運營、銷售以及貨物抵達匈牙利布達佩斯以后的清關配送任務等。當前,國家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這是中國企業千載難逢的機遇。
9 全國煤礦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展開
事件:2017年2月20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下發通知,對開展煤礦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作出部署。2017年3月至年底,分兩個階段,圍繞查大系統、治大災害、除大隱患、防大事故,組織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和技術專家,堅持檢查與執法、發現隱患與整治隱患、摸清底數與完善監管監察機制緊密結合,進行一次煤礦企業全面安全體檢。
點評:一次全面安全體檢,可以形成煤礦安全的諸多基礎數據,這是預防重大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基礎。大排查的確牽涉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但煤炭企業應該認識到,這個投入是必要的,不能只考慮直接經濟效益,還要看潛在效益和社會效益。煤礦全面安全體檢工作的開展,為全面提高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機。
10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煤機展開幕
事件:2017年10月25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在京開幕。來自中國、美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家企業和機構參會。本屆展覽會以“智能制造,引領未來”為主題,展示了近年來煤炭采礦領域和煤機制造領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成果。
點評:煤炭企業在過了幾年緊日子后對新煤機產品需求陡增,本屆展會正好為供需雙方提供了平臺。近40年來,我國煤炭工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煤機裝備制造實現了由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創新發展的轉變,為我國煤炭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安全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笆濉泵簷C裝備制造業以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為發展目標,著力推進六大成套裝備創新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實現煤機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