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就“跌跌不休”的煤炭價格終于有止跌的跡象了。面對煤炭價格逐漸企穩回升的態勢,未來我國煤炭行業的走勢如何、能否再續過去10年黃金期的神話無疑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降價幅度整體減緩
自去年煤炭行業下行通道開啟以來,煤炭價格一路下跌,可謂“兵敗如山倒”,被喻為煤炭價格“晴雨表”的環渤海動力煤指數至今連跌10個月就是最好的佐證。在最嚴重的時候,煤炭價格幾乎是一周一個降價。
今年上半年,經過幾輪大的調整,煤價平均比前些年最高位時下降了300元/噸左右。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時的煤炭行業已下滑至谷底,成為史上最困難時期。
否極泰來,有跌就有漲。也許是觸底反彈因素使然,在寒冬中熬了一年之久的煤炭行業,終于在下半年開始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最典型的佐證就是煤價由原來的直線下降變為震蕩調整。相關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指數跌幅自8月以來開始減緩。國內最大煤炭企業神華集團發布的7月份主要運營數據公告也顯示,從6月底開始煤炭降價出現減緩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觀經濟數據好于預期,鋼材和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強力拉動下,我國鋼焦市場回暖、補庫需求增加;部分煤種尤其是煉焦煤,自8月份以來,回暖跡象明顯,山西、河北等多地價格出現上調,成交好轉。據了解,近期國內各大焦化廠紛紛上調焦炭價格,上漲幅度在30元/噸~50元/噸,煉焦煤價格也水漲船高,截至8月末平均漲幅達到50元/噸。受焦炭需求轉好和焦價上漲的帶動作用,山西煉焦煤市場小幅上漲:山西焦煤集團于9月1日開始執行新掛牌價,焦煤肥煤上調20元/噸,瘦煤個別上調30元/噸,1/3焦煤上調10元/噸。東北地區煉焦煤市場在8月中旬進行了一次調價,普漲30元/噸,后期仍然看漲。青海煉焦煤市場繼續走穩,由于下游需求不強,局部地區成交乏力。河南平頂山地區煉焦煤市場延續維穩,鋼廠接貨積極性有所提高且近期補庫意愿強烈,價格將小幅上漲。
更令煤炭行業普遍看好的是,煤炭市場初步回暖的情況不僅表現在個別煤種上,還拓展到我國的部分地區。資料顯示,山東地區的煤炭價格在經過8月初的上漲之后,于8月17日出現了集中上調,其中精煤上調幅度在30元/噸左右,動力煤上調幅度在20元/噸左右。
利好政策仍在發酵
對煤炭行業來說,利好政策還在持續發力。在國家層面,“調結構、穩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穩步發展,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6%,遠遠好于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煤炭行業的回暖。
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中國經濟在未來將依然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勢頭。9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訊息》。在回答“有觀察人士提出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是否會最終導致大幅下滑,甚至‘硬著陸’”時,他表示,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在9月11日舉行的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他在致辭中發表的“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們愿意也希望更精彩”這句話,讓外界尤其是國內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與李克強總理講話相映成輝的是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布的報告。該報告顯示,8月份我國工業生產延續了7月大幅反彈的趨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4%,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與大幅回升的工業企業利潤、發電量等指標一起,共同驗證了當前工業企業狀況已經穩步向好。同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8月份投資、外貿、消費增速都出現小幅回升。伴隨發達國家需求明顯改善,以及國內穩增長措施持續強化,預計未來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將帶動中國經濟繼續反彈,全年經濟增長實現7.5%的目標應無懸念。
更重要的是,我國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十分巨大,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實際的絕對數量是很大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GDP總量為519322億元。即便是按照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長目標7.5%計算,我國今年新增GDP也將達到6200億美元。龐大的經濟總量及其增量,必然需要礦產資源的強有力支撐,而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的煤炭自然是首要受益者。據統計,8月上旬火電同比增長20%以上,重點發電企業日均耗煤增長19%,主要電廠存煤天數已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國內煤炭消費總量增速雖然同比有所降低,但總的煤炭消費量與上年相比,還是在增長。
礦業界的許多專家,對我國龐大的GDP總量及其增量所帶來的積極效應也是十分看好。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曾表示,中國經濟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總量比較龐大。雖然GDP增速有所下降,但總的趨勢依然是在增加,這必然進一步拉動礦業的發展。同時,他坦承,當前礦業經濟形勢的確不是很好,但這并不意味著礦業的寒冬就來了。即便是礦業發展的黃金期也存在峰谷期,而現在的礦業形勢就是高峰期中的低谷階段。此番表示,可謂為處在低谷期的煤炭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不能不提的是,煤價的持續下跌,還可能在國家層面上促使煤電聯動機制的落地。據業內人士分析,國家發改委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詳細界定了電煤市場化的細節,對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部分提出: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F在電煤價格的波動早就突破5%的界限,“以年底為周期”的節點也在逼近,煤電聯動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如果煤電聯動能于年底順利實施,隨著電價的下調,作為耗能大戶的煤炭行業當然受益匪淺。
在地方層面上,對煤炭行業利好的消息也是不斷。早在7月份,山西省政府便出臺“煤炭經濟20條”,近期的部分政策也提到要暫停提取煤炭企業兩項煤炭資金和減少交易服務費用。同時,山西省長還親自出面和電廠面談,促使山西煤企與五大電力集團進行煤電聯營。這些政策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山西許多煤企的增利能力開始回升。緊隨其后,全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外銷區內蒙古也從多方面尋策應對煤市“寒冬”。另一個煤炭大省陜西正在醞釀煤炭扶植政策,一個翻版的陜西“煤炭20條”有望在近日出臺。河南、安徽等地亦紛紛出臺了針對煤炭市場的扶持措施。
此外,每年的年底,隨著供暖季節的到來,煤炭都會迎來一個短暫的銷售“陽春”期,這無形之中也會幫助煤企消去庫存,增加銷售量,進而拉動煤炭價格回升。
同時,煤炭企業自己也沒有閑著?,F在許多國有煤企都在加大改革重組力度,在大力推廣應用機械化和智能化設備、提升采煤機械化水平、提高工效、降低噸煤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從而增加抗御風險和盈利水平。
我們期待著,通過外界利好政策的拉動和自身努力,煤炭企業能夠有所好轉,并在難關中探索積累一定的應對危機的經驗。
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正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樣,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時候,也往往預示著開始好轉的時候。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煤炭行業開始回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盡管如此,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我國煤炭行業要想真正好轉,不僅有待時日,還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
首先是煤炭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當前煤市雖然有局部回暖的跡象,但總體上還屬于供大于求。一些大的煤炭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仍舊在上演價格戰,動力煤市場尚沒有好轉跡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組數據幫助我們看清了當前的煤炭形勢:上半年我國煤炭需求增速繼續放緩。據初步測算,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19.3億噸,同比增長1.8%,增速比2012年回落1個百分點,比2011年回落7.6個百分點;預測我國煤炭需求仍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
其次是國外進口煤的沖擊在逐步增大。近兩年來,我國進口煤持續增加,不僅嚴重沖擊了沿海地區煤炭市場,還波及到了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內陸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國內煤炭產量。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1.36億噸,同比增長20.9%;凈進口煤炭1.33億噸,同比增加2525萬噸,增長23.5%。
此外,我國新的煤炭產能逐漸形成并開始大量釋放。前幾年,大規模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已形成新的產能,主要產煤?。▍^)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使一大批礦井陸續進入了投產期而形成新的產能釋放加快,預計2013年新增煤炭開采能力將達到4億噸,由此進一步加大了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的壓力。而一些原先的產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限制,一些國有煤炭企業雖然也喊著要控制產能、減少產量,但由于國定成本高、就業壓力大等原因,非但沒有減產,反而通過增產來化解煤價下跌、成本升高的壓力。
而國家節能減排、控煤力度的加強對煤炭市場產生的負面效應同樣不可小覷。據了解,我國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即將啟動,京冀津、長三角和山東城市群將成為首批“試水”地區,這必將進一步壓縮煤炭的消費需求。
“雖然煤炭市場暫時表現良好,但是未來煤價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有關業內人士分析后謹慎提醒,部分煤種價格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給長時間下跌的煤市帶來了一絲價格反彈的希望,但這種價格企穩的趨勢并不能夠長期保持;伴隨著下半年煤炭進口量的增加,市場或將呈現出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煤價下跌壓力不減,要想再回到以前的黃金期更是難上加難。
盡管煤炭市場前景并不很明朗,還充滿許多變數,但逐漸企穩回暖的勢頭已經初步顯現。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捱過嚴寒期的煤炭行業也許會在今年冬季迎來一個小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