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發現,當前可再生能源約占全球總發電量的22%,遠低于煤炭發電(41%)。到2030年,這一比例有望提高到33%,而煤炭發電比例將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成為最大的發電能源??稍偕茉从型?5年內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發電能源,不過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各個國家能在今年達成氣候協議。
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同意在今年的巴黎會議上將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列入氣候協議,這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尚屬首次,已公布的措施包括大幅削減石化燃料特別是煤炭的使用。
然而,有消息人士稱,經合組織關于逐步取消煤炭出口信貸的談判最終以僵局收尾。此前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各國首腦已承諾將取消化石燃料補貼,而作為煤炭項目最大出口信貸投資國的日本,卻在經合組織談判上帶頭唱反調。
在過去一年,經合組織一直在努力推動其34個成員國達成一項協議,逐步取消對煤炭這種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的出口信貸。如果各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有松動跡象,9月份可能會啟動另一輪談判。
達成這項協議的呼聲十分強烈,但來自以日本為首的國家的反對聲同樣強大。日本作為最大的煤炭項目出口信貸投資國,常資助東芝等公司出口煤炭工廠和開采技術。
雖然七國集團首腦承諾將取消“低效化石燃料的補貼,繼續推動經合組織關于出口信貸的談判取得進展,探討出口信貸如何助力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但是這也可以被解讀為允許出口信貸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
樂施會最新研究顯示,盡管一再要求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但在過去5年,七國集團中有5個國家的煤炭消費量卻在增加。七國集團燃煤發電廠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整個非洲大陸排放的2倍、48個欠發達國家排放總量的10倍。
2009~2013年,七國集團的煤炭消費總量減少不到1%。而2013年,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法國的煤炭消費總量比2009年增加了16%,并計劃進一步增加燃煤發電站的建設。七國集團中只有美國和加拿大減少了煤炭的消費量。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占全球煤炭消耗量的一半左右;另據中電聯發布的數據,2014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25%左右,火電量占75%左右。
我國與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排放的溫室氣體占世界排放總量的40%,如果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新協議,將對我國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巨大轉型壓力。為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發展低碳經濟,政府將提高清潔能源占全部能源結構的比重,高燃煤消耗企業將被加速關停,而水電、風電、核電和太陽能等行業將迎來重大利好。
摘自:中國工業報